李婧慧
兼任教師
名字 李婧慧
職稱 兼任教授
專長 民族音樂學、亞洲音樂研究、南北管音樂研究、甘美朗(gamelan)、日本清樂
任教課程 傳統音樂的理論與實際、亞洲音樂專題研究、南北管音樂概論、亞洲音樂、音樂理論主修、甘美朗的理論與實技、藝術鑑賞(傳統音樂)、北管樂與社群學習、傳統器樂、中國音樂史、工尺譜視唱、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教材教法(以上含曾任教課程)
電子郵件 leech0805@yahoo.com.tw
國家 學校名稱 系所 學位
臺灣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音樂系(主修:鋼琴) 學士
臺灣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碩士
美國 夏威夷大學 專攻:民族音樂學 音樂哲學博士
  • 學術會議

2011c 〈甘美朗與音樂教學〉「100 年度臺灣音樂學學術與教學研討會」,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主辦,11/19-20 於北教大藝術館國際會議廳。
2011b 〈巴里島中烏布(Ubud Tengah)婦女克服(kecak)之創新與性別問題探究〉
2011 臺灣音樂學論壇,2011/10/21-22 於國立交通大學。
2011a 〈北管樂與社群學習〉課程分享(與吳慎慎共同發表)於「行動與服務─走向社會參與式的教學」第四屆行動/問題解決導向教學跨校研討 會,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辦,2011/07/12 於臺北醫學大學。
2010b 〈臺灣音樂中心藏清樂抄本初探〉迎向 21 世紀的臺灣音樂學:全球化與跨文化─教育部臺灣文史藝術國際研討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主辦,2010/11/30-12/02 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廳。
2010a “Beyond the Transformation: the Change and Decline of Gongche Notation(工尺譜) Used in Shingaku (清楽) in Japan”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CTM SG MEA (國際傳統音樂學會東亞音樂研究小組第二屆國際研討會)2010/0824-26 於韓國首爾市韓國學中央研究院(The Academy of Korean Studies)
2009 〈從文字到數字:論日本清樂工尺譜式的改變與衰微〉2009 臺灣音樂學論壇,11/27-28 於師大教育大樓國際會議廳。
2008a 〈傳統與創新的層疊─談巴里克差(kecak)的發展〉,北藝大當代音樂節(學術研討會暨音樂會)─根植於傳統的創新,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主辦,2008/05/29-31 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2008b 〈信仰與音樂:高約拿(1917-1948)的生帄、作品與基督長老教會背景〉「高慈美史料解題計畫」成果展及座談會(主題研討),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主辦,2008/11/21 於中研院臺史所 802 室。
2007a “From Folk Music to Literati Music: The Adaptation of Chinese Yueqin in Nineteenth Century Japan (從民間音樂到文人音樂:十九世紀月琴東傳日本之研究)12th International CHIME Conference (第十二屆「磬」國際學術會議)2007/10/11-14 於愛爾蘭都柏林大學音樂學院。
2007b 〈十九世紀月琴東傳日本之研究〉,臺灣音樂學論壇,2007/12/14-15 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2005 〈論民族情感於音樂中的表現─以台灣的“悲情”與韓國的“恨” (han)為例〉,第三屆亞太藝術論壇,文建會主辦,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承辦,2005/10/08-11 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2004 〈樂譜的角色與功能--從印度與印尼傳統音樂的傳習中探討之〉,南北管藝術研討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許常惠基金會承辦,2004/11/13-14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3 〈清樂の“趙匡胤打雷神洞”と北管新路戲曲“雷神洞”の比較〉(與楊桂香以〈清樂における戲劇性—雷神洞を例として〉共同發表於東洋音樂學會東日本支部第 2 回定例研究會)2003/02/01 於東京上野學園大學日本音樂資料室。
2001 〈巴里島布烈烈(preret)初探〉,文建會民族音樂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原住民音樂在南島語族文化圈的地位,2001/12/02-08 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999 〈淺談巴里島的儀式舞蹈桑揚舞(Sanghyang)的觀光化〉,休閒文化學術研討會,臺灣省政府文化處主辦,1999/06/14-16 於彰化臺灣民俗村。
1995 〈從巴里島的克差(Kecak)看觀光對傳統音樂的保存與發展的影響〉,民族藝術傳承研討會,教育部主辦,1995/04/28-29 於國立中央圖書館國際會議廳。

  • 單篇論文
2011 〈從文字到數字:日本清樂工尺譜的改變與衰微〉,《關渡音樂學刊》1427-45
2009 〈北管尋親記:臺灣北管與日本清樂的文本比較〉,《關渡音樂學刊》10:157-189
2008a 〈傳統與創新的層疊─談巴里島克差(kecak)的發展〉,《關渡音樂學刊》8: 51-76
2008b 〈挪用與合理化─十九世紀月琴東傳日本之研究〉,《藝術評論》18: 57-80.
2008c 〈信仰與音樂:高約拿(1917-1948)的生帄、作品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背景〉,《關渡音樂學刊》9: 113-124
2007 〈被遺忘的作曲家高約拿(1917-1948)─年表與作品表〉《關渡音樂學刊》6: 155-17
2005 〈論民族情感於音樂中的表現─以台灣的“悲情”與韓國的“恨” (Han)為例〉《2005 亞太藝術論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出版,Pp. 423-437
2004 〈樂譜的角色與功能--從印度與印尼傳統音樂的傳習中探討之〉《南北管藝術研討會論文集》許常惠基金會承辦/編輯,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出版,Pp. 220-235
2001a 〈北管牌子與甘美朗中的銅器比較〉《藝術評論》1261-84
2001b 〈巴里島布烈烈(Preret)初探〉《民族音樂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原住民音樂在南島語族文化圈的地位論文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編,Pp. 71-83
1997 〈淺談傳統音樂素材於音樂教學上的運用──以巴里島的克差(Kecak)例〉,《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研究中心,Pp. 245-257
1995 〈從巴里島的克差(Kecak)看觀光對傳統音樂的保存與發展的影響〉《民族藝術傳承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出版,Pp. 121-139
 
  • 譯著
2010 〈審視傳統,質問自我〉(Interrogating Tradition, Interrogating Self),薩爾‧穆吉揚托(Sal Murgiyanto)著,與林佑貞共譯,《戲劇學刊》(亞洲劇場專
) 12127-151

 
  • 單篇散論及其他
2011/09 〈關於臺灣音樂中心典藏的清樂抄本〉(臺灣音樂中心電子報第 12 )
2008/08 Pak-kóan (北管,英文版)及北管詞彙表(英文)於臺灣音樂中心網頁。
2007/12 〈多采多姿的甘美朗世界──兼談甘美朗於台灣之推展〉《樂覽月刊》102:14-20
2007/10 〈巴里島的豐富蘊藏──藝術節〉《傳藝雙月刊》72: 20-25
  • 國科會研究計畫
98 「交織(Kotekan)與得賜Taksu:巴里島的人聲甘美朗“克差”(Kecak)與社會」98/08/01 100/02/28NSC 98-2410-H-119-002
97 「臺灣北管與日本清樂的比較研究」97/08/01 98/07/31NSC97-2420-H-119-001
指導學生獲「國科會大專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
100 夏菉廷:「飛躍時空的音樂記憶─在臺灣的雲南打歌」。
99 李嘉芳:「傳統與現代的磨合─從歌子戲之『音樂設計』看歌子戲音樂之發展與演變」。
98 指導黃怡瑄:「從電影的熱潮反思傳統音樂之發展─以海角七號、茂伯和潮和社為例」,獲選為「98年度大專學生研究創作獎」。


 
服務機關名稱 單位 職務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音樂學系 專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