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秀珍
專任教師
姓名 簡 秀珍
電子郵件 jian265@yahoo.com.tw
聯絡電話 02-2896-1000 分機3051、5060
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藝術學士、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戲劇組文學碩士、法國巴黎第七大學遠東研究博士
專長 臺灣戲劇及戲曲史、戲劇文本分析、戲劇理論與批評、傳統表演在當代的存續
任教課程 研究指導、論文、口述歷史、臺灣戲劇概說、臺灣戲劇專題研究、傳統戲曲研究方法論、地方戲曲研究、臺灣傳統戲曲研究、戲劇劇本研究、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傳統表演的理論與實際、中國戲曲理論專題、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灣傳統戲曲概論、記憶的蒐集與重現、田野資料的蒐集與寫作(以上含曾任教課程)
職稱 專任教授兼系主任
聯絡電話 02-2896-1000 分機3051、5060
電子郵件 jian265@yahoo.com.tw
簡介

1991 年的夏天,被羅東福蘭社壯盛的遊行行列吸引,找到與他人、家鄉對話的入口,結下與北管戲曲的不解之緣。1993 年完成碩士論文後,發願要繼續從北管戲曲的發展過程中, 找出其興衰與社會變遷的關係。次年很幸運考上教育部的公費留學獎學金,得以負笈巴黎, 有機會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表演,並觀察當地如何引介各國的傳統藝術。

2000 年夏天完成博士學位,入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任教,並兼傳統藝術研究中心的執行秘書,在教學外,也負責專案。因執行國科會的「臺灣老照片數位博物館」,看到許多日本時代兒童表演的老照片,進而希望透過研究日治時期的戲劇活動,了解那個看似熟悉, 實則模糊的時代。另一方面,鑑於近年來在世的北管戲曲專業表演者越顯珍希,訪問、記錄他們解說的北管表演文本,更顯急迫,因而目前的研究主題除了分析北管戲曲的套語與敘事結構外,建立完整的演出本,以幫助傳承,也是工作的重點之一。

2011 年來到傳統音樂系專任,有機會聽到更多交織的聲響,也得以跟同事、學生學習陌生的事物,在系統建構出傳統藝術的知識後,將其普及化是未來希望能夠盡力之處。曾經在先人身邊如空氣一般自然的「傳統藝術」,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中,顯得陌生而疏離。如何讓人放下成見,共體傳統藝術的美好,是學術研究之外的社會實踐。
國家 學校名稱 系所 學位
臺灣 中國文化大學 戲劇系影劇組 藝術學士
臺灣 中國文化大學 藝術研究所 碩士
法國 法國巴黎第七大學 遠東研究所 (Etudes de l’Extrême-Orient) 博士
       ‧論文指導
許書惠,2009,《從《水竹居主人日記》看日治時期常民生活中的演藝活動》,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彥德,2011,《從北管什音團看台灣傳統音樂陣頭的發展與傳承》,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建新,2012《以京腔研究、演出環境、劇目劇本重探清代中葉花雅戲曲的發展》,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慧芳,2012,《歌仔戲丑角陳勝在的表演藝術》,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宣貝,2012,《臺灣亂彈戲演員彭繡靜及其在《斬經堂》中的表演》,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碩士論文。
邱佳玉,2012,《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家姓戲研究》,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與蔡欣欣教授共同指導)
賴瑋君,2013,《「林冲夜奔」本事從小說到傳奇、崑曲和北管戲曲的適應與演變》, 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碩士論文。


 
  • 期刊論文(以下均有審查)
2013,〈從「段仔戲」論臺灣亂彈戲裡的活戲〉,《民俗曲藝》181 期,頁。(THCI Core)
2012,〈觀看、演練與實踐--臺灣在日本殖民時期的新式兒童戲劇〉,《戲劇學刊》15 期,頁 7-48
2011,〈北管婚變戲《三官(關)堂》抄本的口語傳統套式運用與敘事結構〉,《戲劇研究》期,頁 65-106(THCI Core)
2010,〈台灣亂彈戲《打登州》中的地方特色〉,《戲劇學刊》11 期,頁 195-225 
2009,〈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觀點看臺灣北管戲曲的處境〉,《俞大綱先生百歲誕辰戲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傳藝中心、台北藝術大學,頁 478-499
2008,〈太帄洋戰爭後臺灣的新劇活動--以地方青年業餘演劇與中央指定演劇挺身隊為討論中心〉,《戲劇學刊》期,頁 31-53
2006,〈今時景致舊時情--談「亦宛然」與「真快樂」的南管布袋戲演出〉,《美育》149 期,頁 50-54
2006,〈當亂彈變成「福路京劇」--固有風格與實驗創新間的扞格〉,《戲劇學刊》4期,頁 139-143
2005,〈19101950 年西方表演形式戲劇在臺灣的形成與發展--以宜蘭地區為研究個案〉,《藝術評論》15 期,頁 73-106
2005,〈亂彈聲腔戲曲文本的變化--以《清蒙古車王府》、《戲考》、北管劇本為比較對象〉,《戲劇學刊》期,頁 85-115
2005,〈環境、表演與審美--日治時期境外劇團在宜蘭地區的演出〉,《文資學報》1期,頁 21-65
2005,〈開枝散葉,老根猶在:北管子弟團宜蘭總蘭社今昔〉,《傳統藝術》55 期,頁41-45
1995,〈羅東福蘭社與震安宮--日治時期北管戲曲社團與寺廟間的互動關係〉,《宜蘭文獻》16 期,頁 88-102
  • 研討會論文
2013,〈從「小尉遲認父」到「尉遲恭認妻」看戲曲主題的流變與地方性〉,第二屆文化資產與創意學術研討會「聲與動的邂逅-戲劇文化」,宜蘭礁溪佛光大學,2013   日。
2011Children's Theatre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zation,日本:大阪大學「近現代演劇研究會」,2011227日。
2009,〈從《打登州》看台灣亂彈戲的地方特色〉,「2009 台灣戲曲節--台灣戲曲學術研討會」,宜蘭:宜蘭縣史館,2009   30 日。
2007,〈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觀點看北管戲曲在臺灣的傳承〉,「紀念俞大綱先生百歲誕辰戲曲學術研討會」,宜蘭:傳統藝術中心,2007   26 日。
2007,〈太帄洋戰爭後臺灣的新劇活動--以青年業餘演劇與中央指定演劇挺身隊為討論中心〉,「抗戰戲劇研討會」,中國廈門,2007   日。
  • 與傳統戲曲相關文章
2012,〈天賦異稟,曲音繞樑:北管藝術    朱清松〉,《藝以人揚:101 年臺北市傳藝術藝師獎專輯》,臺北:臺北市文化局,頁 26-33
2012,〈三代家傳,後場專才:北管藝術    張金土〉,《藝以人揚:101 年臺北市傳藝術藝師獎專輯》,臺北:臺北市文化局,頁 34-41
2008,〈新一代的好子弟--記延樂軒演出《困河東》〉,刊於延樂軒《困河東》節目單,頁 5-6
2008北管與「茂伯」的真實人生〉,刊於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 2008 10  日。
2008,〈文化資產介紹〉文案(兒童版,刊於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 2008 12 月。
2007,〈現今臺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的困難與危機〉,刊於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2007  12  日。2007,〈教科文組織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觀念與方法〉,刊於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網站,2007  11  日。
2006,〈金枝演社的「胡撇仔」系列〉,刊於金枝演社《浮浪貢開花》節目單,頁 3
2006,〈風格多元的臺灣布袋戲〉,《新竹藝文》(月),頁 10-11
2006,〈呷肉呷三層,看戲看亂彈〉,《新竹藝文》(月),頁 13-14
2006,〈台灣最流行的「人戲」--歌仔戲〉,《新竹藝文》(月),頁 11-12
2005,〈戲曲劇種的消失與新生〉,自由時報自由副刊,2005   日。
1996,〈「宜蘭縣北管人物誌」之六:胡慶森先生〉,《宜蘭文獻》20 期,頁  84-94
1995,〈「宜蘭縣北管人物誌」之三:林石發先生〉,《宜蘭文獻》15 期,頁 49-57
1995,〈「宜蘭縣北管人物誌」之二:林松輝先生〉,《宜蘭文獻》14 期,頁 75-83
1995,〈「宜蘭縣北管人物誌」之五:林溪泉先生〉,《宜蘭文獻》18 期,頁  45-54
1995,〈宜蘭縣北管人物誌」之四:李三江先生〉,《宜蘭文獻》17 期,頁 110-119
1995,〈「宜蘭縣北管人物誌」之一:游丙丁先生〉,《宜蘭文獻》13 期,頁 46-52
1995,關於台灣民間戲曲(北管、四帄戲、布袋戲等)的歷史介紹與欣賞入門,《文化通訊》,文建會。
1994,〈北管戲曲的大觀園--羅東福蘭社〉,《蘭陽民族藝術薪傳錄》(下,宜蘭: 宜蘭文化中心,頁 16-30
 1993,〈羅東福蘭社的起源與光復前的發展〉,《我的故鄉》論文選,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編印,頁 107-1341992,〈從「桃花過渡」到「義俠英雄傳」--看歌仔戲的今昔之別〉,《民眾日報》1992   29 日。
1992,〈「看戲看亂彈」--一場北管戲曲的演出〉,《民眾日報》1992   29 日。
  • 表演評論與介紹
2006,〈三島由紀夫為本,貫穿人性底層特技〉,《表演藝術》166 期,頁 58-59
2005,〈從外台到內台的成功嘗試〉,民生報,2005    A12 版。
2000,〈科學時代的悲劇--彼得〃布魯克的《我是個奇人》〉,《表演藝術》86 期,  48-51
1999,〈藝術家反映以色列〉,《表演藝術》79 期,頁 89-91
1999,〈戲劇在生命的軌道上運行--義大利導演喬卲歐史泰勒〉,《表演藝術》78期,頁 70-75
1999,〈發掘民間戲劇的生命力--史泰勒的《兩主之僕》〉,《表演藝術》78 期,頁72-75
1999,〈古典戲劇的現代精神--看戴克倫東內倫執導的《熙德》〉,《表演藝術》81 期,頁 60-62
1998,〈龍飛鳳舞隆河畔--亞維儂藝術節節目速寫〉,《表演藝術》67 期,頁 22-25
1998,〈衝撞生命,迸擊火花--法國當代編舞家瑪姬瑪漢舞作「可能今天吧!」〉,《表演藝術》66 期,頁 90-93
1998,〈實驗豐富的劇場技術--魁北克導演侯貝勒巴居〉,《表演藝術》69 期,頁22-25
1998,〈置身《激變後的殘局》--法國編舞家普雷祖卡新作〉,《表演藝術》72 期,  63-66
1998,〈當西方遇見東方--記巴黎「想像」藝術節中印度歷史舞劇的演出〉,《表演藝術》67 期,頁 66-69
1998,〈媒體藝術家還是科技怪物?看日本「蠢貨」劇團〉,《表演藝術》65 期,頁 46-48
1998,〈喝一碗舞蹈濃湯--談卡洛琳卡爾森的《內-外》〉,《表演藝術》68 期,  52-55
1998,〈偶戲也可以很政治!--看南非「妙手生春」偶戲團的《烏布與犯罪真相》〉,《表演藝術》77 期,頁 76-79
1998,〈彼得布魯克的《人》在巴黎〉,《表演藝術》64 期,頁 79-81
1998,〈作戲倥,看戲憨--法國夏隆市第十二屆街頭藝人藝術節〉,《表演藝術》70期,頁 84-87
1998,〈向本土取經--對「藝術節」的一些想法〉,《表演藝術》70 期,頁 41-43
1998,〈各國戲劇獎報導,法國〉,《表演藝術》76 期,頁 40-41
1998,〈吃顆糖衣藥丸吧!看《絕不付帳》〉,《表演藝術》71 期,頁 61-63


 
  • 國科會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擔任主持人者)
2013-2014,《臺灣亂彈福路正本戲的口語傳統套式運用與敘事結構分析》 (102-2410-H-119-005-)
2008-2009,《從表演活動看日本文化如何滲入殖民地臺灣(I)(97-2410-H-119-002-)
2007-2008,《臺灣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下的戲劇活動(II)(96-2411-H-119-002-)
2006-2007,《臺灣日治時期皇民化運動下的戲劇活動(I) (95-2411-H-119-005-)
2005-2006,《日治時期台灣青年團戲劇活動的史料建構與研究》(94-2411-H-119-001-)
2003-2005,《日治時期台灣兒童表演活動之研究》(NSC-92-2411-H-119-003-)。
2002-2003,國科會《台灣視覺記憶數位典藏--臺北藝大所藏圖像資料元素分析與分類架構再開發》(NSC-91-2422-H-119-112)。
   
   
  ‧其他計畫
2012/10/1 2012/7/3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總蘭社歷史撰述計畫》。
2011/7/6 2011/12/25,台灣音樂中心,《布袋戲後場樂師朱清松生命經驗及技藝保存計畫》。
2010/09-12,〈戲劇、歷史記憶與當代詮釋〉,教育部【全球化下的臺灣文史藝術】99年度「臺灣文史基礎圖書建置計畫」。
     
 
     ‧校外演講
2012/9/11 新莊扶輪社演講, 《在生活中發現臺灣傳統戲曲的蹤跡》,臺北:國際飯店。
2013/9/22 文化守護員訓練, 《從羅東福蘭社看地方、民眾與傳統表演藝術》,羅東:信義社區活動中心。
 
服務機關名稱 單位 職務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音樂學系 專任副教授
文化部 分級表演團隊補助戲曲組 審查委員
臺北市政府 文化資產審議委員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藝術研究所 專任助理教授、專任副教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執行秘書
國立陽明大學 通識中心 兼任副教授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表演藝術研究所 兼任副教授
年度 書名
2013 簡秀珍, 《追尋昔日榮光--宜蘭總蘭社興衰》, 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未出版)
2013 簡秀珍, 《民俗曲藝》181 期, 〈從「段仔戲」論臺灣亂彈戲裡的活戲〉
2012 簡秀珍, 《戲劇學刊》 15 期, 〈觀看、演練與實踐--臺灣在日本殖民時期的新式兒童戲劇〉頁 7-48
2012 簡秀珍, 《戲劇學刊》 15 期, 〈觀看、演練與實踐--臺灣在日本殖民時期的新式兒童戲劇〉頁 7-48
2011 簡秀珍, 《布袋戲後場樂師朱清松的藝界人生》, 台北:台灣音樂中心(未出版)
2011 簡秀珍, 《戲劇 研究》7 期, 〈北管婚變戲《三官(關)堂》抄本的口語傳統套式運用與敘事結構〉頁 65-106
2010 簡秀珍, 《續修臺中縣志文化誌》, 〈表演藝術〉頁 60-121, 台中:台中縣政府
2010 簡秀珍, 《戲劇學刊》11 期, 〈台灣亂彈戲《打登州》中的地方特色〉頁 195-225
2009 簡秀珍, 《俞大綱先生百歲誕辰戲 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觀點看臺灣北管戲曲的處境〉頁 478-499, 傳藝中心、台北藝術大學
2008 簡秀珍, 《戲劇學刊》8 期, 〈太帄洋戰爭後臺灣的新劇活動--以地方青年業餘演劇與中央指定演劇挺身隊 為討論中心〉頁 31-53
2007 簡秀珍與蔡紫珊合著, 《臺灣偶戲走向世界舞台--班任旅東遊記》, 宜蘭:傳藝中心
2006 簡秀珍, 《美育》 149 期, 〈今時景致舊時情--談「亦宛然」與「真快樂」的南管布袋戲演出〉頁 50-54
2006 簡秀珍, 《美育》 149 期, 〈今時景致舊時情--談「亦宛然」與「真快樂」的南管布袋戲演出〉頁 50-54
2006 簡秀珍, 《戲劇學刊》4 期, 〈當亂彈變成「福路京劇」--固有風格與實驗創新間的扞格〉頁 139-143
2005 簡秀珍, 《環境、表演與審美--蘭陽地區清代到 1960 年代的表演活動》, 臺北:稻鄉
2005 簡秀珍, 《藝術評論》15 期, 〈1910~1950 年西方表演形式戲劇在臺灣的形成與發展--以宜蘭地區為研究個案〉頁 73-106
2005 簡秀珍, 《戲劇學刊》2 期, 〈亂彈聲腔戲曲文本的變化--以《清蒙古車王府》、《戲考》、北管劇本為比 較對象〉頁 85-115
2005 簡秀珍, 《文資學報》1 期, 〈環境、表演與審美--日治時期境外劇團在宜蘭地區的演出〉頁 21-65
2005 簡秀珍, 《傳統藝術》55 期, 〈開枝散葉,老根猶在:北管子弟團宜蘭總蘭社今昔〉頁 41-45
1995 簡秀珍, 《宜蘭文獻》16 期,, 〈羅東福蘭社與震安宮--日治時期北管戲曲社團與寺廟間的互動關係〉頁 8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