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福的「隔代教养」

       最幸福的「隔代教养」。来到北艺大学习传统音乐「北管」,课堂中学生以老师为中心围成环状,跟着老师唱、唸谱上的文字及工尺谱;看着打鼓的手势,演奏丝竹、吹奏曲牌。跟随年纪高于我们许多的国宝级艺师学习这般珍贵的音乐实属难能可贵,虽然同时也意识到传统音乐、文化领域有着明显的断层,心中产生感慨,总会想着曾经主流至今的非主流声音,如何在世代交替快速的时代不让人遗忘?而老师们即使岁数高龄,却不间断的传承,令人心中无比的感动。
   This is an image
       来到北艺大之前,从未接触北管。虽然曾经听过,但不知道「喔!原来这就是北管。」从刚开始的一窍不通渐渐有个样子,慢慢也对于「北管」及其他传统音乐、文化改观,意识到文化传承及保存的重要性。开始参与阵头庙会的活动,还有民间馆阁的交流,在不同的展览空间演出。除此之外,也和同侪们一同到社区做传统音乐的教学,借由服务学习课程推广传统音乐之美。
 
       北管音乐中,包含富有戏剧张力故事性质强烈的「戏曲」;沉静婉约具叙事、说唱性质的「细曲」;节奏感与旋律相互交织的「牌子」;表达情境、情绪氛围的「絃谱」。北管不是只有印象中「高亢」、「热闹」鼓舞情绪的旋律,也能够演奏出恬静、平和得旋律,北管音乐所用的乐器虽说就是锣鼓、丝竹……等等却因为有诸多不同锣鼓节奏、唱腔板式的排列组合,使得北管音乐如此的多元、丰富。
   
     「戏曲」我觉得是北管音乐的总和。可以感受北管的许多面向,不论是开场多会先上演一出扮仙戏,能够看到前场演员的舞台身段或是把持具象征性的道具;后场锣鼓铜器搭配北管大吹演奏北管「牌子」曲牌。这样的形式同时富含着仪式性质,而扮仙的目的除了告知观众正戏即将开演,并也有邀请各方的大仙众神一同前来看戏的意涵,也由此便可知台湾的传统音乐和宗教信仰的关系是相当紧密的。
 
       传统音乐重要吗?当然!这是台湾生长所在最道地的声音,就好比不同族群的原住民他们皆有他们最原汁原味的音乐文化,音乐可以创新,但是最初的,最底部的根不能拔除,如同最基础命脉的根源,是深耕的文化、民族内涵。
 
       借着所学尽能力所及范围,也许是以个人或团体交流的方式,利用网际网络上传相关展演、影片在主流媒体上与大众分享提升能见度,又或是结合不同乐种、声音,用创新的手法呈现,使大众能够提起兴趣,进而去认识、了解。

--2017年毕业生 林威辰同学 
 


--------------
林威辰同学,除了精通传统拉絃、唱音乐外,也喜好自创设计图案,作品集请见:
https://instagram.com/poosmonster?utm_source=ig_profile_share&igshid=ju07d24w8n6n